|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6 1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二、反侦测的策略
相对于太空战舰的强大侦测能力,其反侦测能力就比较低了。
关于雷达匿踪部分几乎可以视为100%,也就是说,宇宙军舰是绝不可能被雷达侦测到的。这不是什么神奇技术,就在今日的地球上,匿踪技术便已经进步到非常接近此种理想的等级。目前世界海军最新型匿踪舰是2001年下水的瑞典Visby级飞弹巡逻舰,其匿踪能力强大到即使在海象良好的情况下,也要接近到22km才会雷达发现,恶劣海象下搜获距离则会减至13km,如果再配合电子反制措施,上述两种情况下被雷达发现的距离分别进一步降至11km与8km。这四个数字都低于其上所携带的武器射程,甚至也低于目视距离。而未来在太空战舰上,雷达匿踪能力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最大问题在于对于被动光电侦测系统的匿踪与反侦测。受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根本理论限制,这个问题是无法可解的。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如此,谁都没办法。
有人可能会这么问:「任何定律都可能被推翻,说不定哪里一天热力学定律被推翻,或者出现了新的定律那也未可知啊?」
这个问题问的好,答案是如果哪里一天热力学定律被推翻,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搞什么宇宙战舰光学匿踪了。因为若是热力学定律被推翻,则死人就可以复活了,到时还匿什么踪打什么仗?
以上这可是千真万确,不是说著玩的。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啊^^
闲话休提。虽然做不到被动侦测的光学匿踪,不过也有增加敌方侦测难度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不管再怎么侦测,效果都很有限。绝不会像雷达匿踪一样能达到数千数万分之一,甚至完全匿踪的地步,能把对方的侦测效率降低一半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其策略大致如下:
(1)以背著恒星、行星的角度攻向敌人
这是最直接的想法的。这种战术自从飞机发明以来,是蛮受欢迎的战术。不过执行这种战术得要有个先决条件:必须知道敌人的位置,至少大致知道其来向。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移动到与恒星和敌人成一直线的位置。也就是说,得先侦测到敌人,或是设定对方行动路线才行。
这虽然有一些难度,但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光学系统还是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逆光影响,因此位置的不同,背光与逆光的差异会让两方的侦测距离产生一些差距。而这不必完全背对恒星行星,相对位置够就会有一些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有使用限制,一般只能在火星以内的近日行星使用,即使在火星轨道,日照也只剩地球轨道的一半而已。在远一点的行星轨道,太阳的效果就会降低。而日照的威力是随距离的平方而下降的,在冥王星轨道看太阳时,只不过是一颗比较亮的星星而已。这在航海家二号飞过冥王星后,转身对太阳系作最后回顾时所拍的照片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出。
其次就是,即使一艘船在近日行星背著太阳,但不会就因此而使对方看不见自己。侦测系统仍然可以搜获背对太阳的目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掩星效果。玩过天文望远镜人应该会知道拍摄所谓「水星凌日」的方法,那就是将望远镜对准太阳,放张纸片在观测位置上,则当水星横越太阳时,其遮住太阳的影子也会跟著投影在纸片上,这就可以清楚的看见「水星凌日」的效果。这种观察阴影的技术就是侦测背对恒星、行星目标的理论基础。
人类不能或是很难用肉眼看见背对太阳的目标,但这可不表示机器办不到。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在太空中直接拍摄的巨大太阳的照片,这些照片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证据。
现实中存在有所谓的「太阳观测卫星」,主要工作就是专门拍摄太阳的照片以研究太阳。这一类卫星有NASA的先锋五号(Pioneer-5)、OSO系列一至八号(OrbitingSolarObservatory,轨道太阳观测台),SMM(Solarmax,太阳峰年)、TRACE(TransitionRegionandCoronalExplorer),NASA和ESA(欧洲太空局)的国际共同合作的SOHO(SolarandHeliosphericObservatory)、尤里西斯(Ulysses),日本的阳光号等等,甚至连太空实验室(Skylab)都拍了15000多张太阳的照片。
注:NASA的太阳观测卫星SOHO的网站,其中有许多太阳照片
事实上,观测太阳是有必要的。因为观察太阳表面、黑子与日珥的任务是预测太阳风暴的重要程序。太阳风暴会干扰通讯与电子仪器,影响信息流通与交通,特别是民航航线、卫星与太空飞行任务等受到的影响最大。目前NASA与各国的天文台、气象局都会在需要时对一些单位如民航单位、太空单位甚至电信单位等太阳风暴警告。而这些警告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是太阳观测卫星。同样的,太空船舰也需要知道这类信息,而他们的资料来源就是自己观察。
一般要拍摄太阳相片的方法,就是以特殊滤镜挂在望远镜头上拍摄。而光感阵列的电子光学系统则会使用特殊的元件的阵列来拍摄,或者也可以让入射光先透过滤镜。前面曾提到的全频谱同步扫瞄处理流程中就可以同时包含滤镜和特殊光感元件这两种元素。当面对太阳、行星时,入光量检测器会改变线路让入光进入强光对应路径。而背对太阳、行星的目标,就会在明亮背景上留下清楚的影子。
因此背对太阳的方案虽然有其效果,但最多也只能使太空船在这个方向的侦测距离降低一两个百分点而已。不过即使是一个百分点,也总比完全没有好。特别是在双方距离十分遥远,正在进行战略机动的时候,此法还是会有点用处。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会使用此种战术的。
(2)近距离核爆闪光干扰
因为太阳本身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大核弹,因此前述的强光对应机制也可以应用在此种情况下。不过极近距离核爆的辐射线、热能可能会破坏船壳上的某些光接收器(但这不属于干扰而应属于战损)。因此太空船表面会常驻有自动或遥控的机器人修理队,以在需要时即时抽换的方式随时替换修理坏掉的光接收器阵列元件。当然,这些机器人同时也会修补船壳破洞与其它外部受损的系统(如果有的话)。
另外需注意的是,此种干扰方式只在两方交火之后才会发生,或者说属于作战时的附加效果。当两方都处于战前索敌状态,连对方的影子都还没看到时,缺乏射核弹的目标,如此自然是无从对敌加以干扰的。而前述的与星球相对位置的干扰效果则视双方战略位置而定,有可能在交火前就能发挥效用。
(3)释放烟幕干扰
在太空中使用烟幕?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开瓶盖就好了。首先在超真空的环境中,气体会以极高的速度扩散稀释。其次由于太空船是以极高速度前进,在我们的设定中是秒速一百公里,这一来烟幕需要覆盖的空间就小不下来,连带的量也会十分庞大。
很多SF与FHN(比如钢弹、银英传)里面都有粒子散布的场景,其实其设定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粒子密度的问题。比如米诺夫斯基粒子、指向性杰服粒子这些的,到底需要多少才能产生效果?大家不妨计算一下构成粒子烟幕的条件,看看一方公里的空间中需要释放几吨的粒子才能达到需求。若是在一万「公里立方」的「极小规模」战场空间又需要多少吨的粒子。
我们不知各种粒子「战斗浓度散布」的浓度是多少,姑且以地球表面空气密度为基准,标准大气的海平面密度为其质量为每1.225公斤/立方公尺。以这个密度在一立方公里的空间内平均散布粒子,总共需要1,225,000吨重的粒子质量。
银英传里的战舰重量多少?查不到资料。不过钢弹倒是有的。鼎鼎有名的原祖飞马级强袭登陆母舰白色基地,全长250公尺,重量68000吨。换句话说,要在一公里立方的空间中释放米诺夫司基粒子,使其达到一般大气空气的密度,所需的质量相当于18台白色基地。
不要忘记,宇宙战舰会以高速前进,所以在小区域内释放粒子是没有用的。假设有一万艘秒速100km的战舰以100公里间隔构成一个垂直正方形。整个阵型在100秒内将会航行前进10000km扫过的体积为一万公里立方,则要在这个方块以标准空气的密度来填满粒子,不管是烟幕、杰服或是米诺夫斯基粒子都行。总共需要几吨的粒子呢?答案是1.225e16,也就是1.225乘十的十六次方公吨的质量。
我们把标准放宽,把粒子密度降到标准空气的一亿分之一好了。这样可以减去八个零,剩下1.2250亿吨而已。从这个计算,我们可以简单看出在太空中施放烟幕/粒子的可能性非常低。
简单来讲,太空之所以称为「空」,是有他的理由的。
(4)指向光束主动干扰
就是直接用强力光束去干扰敌舰。其性质类似于电波雷达时代使用指向电波实施压制性干扰。此方案的前提条件也是要先侦测到敌人,而且要有足够的目标精确度才行,不然干扰光束无从对准敌舰。故一般只能用在交战时。
一般而言,与其说这是太空战舰主要的作战干扰方式,不如说是也只剩这几个方法而已。此法在执行层面上需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有射控等级甚至以上的精确度。使用雷射主炮对敌人实施干扰,必然是在大于标准的攻击射程的时后。因为如果在射程内,则直接使用主炮打破敌舰就好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干扰敌方。反过来想,就是因为敌我距离超出主炮破坏射程无法实施破坏性攻击,所以只能稍微加宽光束试图进行干扰。而虽然光束可以加宽,但距离也变远了,对于精度上的要求将不亚于主炮的射击。一般而言,此种干扰的应该在光束武器破坏距离的两倍之内,大约不会超过10光秒。
其次,每艘船一次只能干扰一艘敌舰。在武器篇曾经提到过,太空中不管敌我舰队,舰与舰之间都会数百上千公里的间隔距离。而战舰等级出力的雷射主炮如果改变焦点把光束放的太宽,则能量密度当然就会降到太过稀薄,无法对敌方产生干扰效果的情况。而雷射光束的能量密度,与光束口径是成平方比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舰雷射主炮实施攻击于一光秒外命中敌舰时,其光束为直径一公尺的正圆形。同样的距离下改变焦点把光束口径增加到一百公尺,则面积将变为原先的一万倍,单位能量投掷密度将会降低到原本的万分之一,若口径增加到一公里,则能量密度更会降低到一百万分之一。显然若光束太宽,能量密度就会低到无足轻重,甚至不能迫使对方的传感器进入强光对应机制。因此只能实施一对一的干扰。
最后,由于双方的军舰传感器都会有强光对应机制,因此这种方法的效果和背对太阳一样,只能降低对方几个百分点的感测距离。又由于非得在近距离使用不可,所以实际上的用处甚至比背对太阳还小,是一个典型的有效果但没用处的例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假设敌舰侦测距离是两千光秒,则背对太阳可能让对方侦测距离减少个几十上百光秒,在双方距离遥远时还有点用处。可是当双方距离只有十几光秒即将要交战的时候,再怎么干扰都没什么用处,就算很神奇的能让对方侦测距离少一半好了,可是两千光秒的侦测距离减掉一半也还剩一千光秒,而目前敌我距离却只有十几光秒 |
|